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在我省掀起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热潮,着力发掘和培育一批优质的文明实践社会化志愿服务项目,促进我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发展,省文明办组织了首届江西省文明实践社会化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定一类项目80个、二类项目200个。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对部分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展播,今天展播的是一类项目:快乐瓷娃志愿服务项目、“蓝精灵”筑梦公益志愿服务项目。
快乐瓷娃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简介
当今社会,孩子们面临着各种压力,例如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家庭压力、竞争压力等等。这些压力可能对其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快乐瓷娃”志愿服务项目创立。
“快乐瓷娃”志愿服务项目于2018年12月12日正式启动,是由瓷都晚报联合景德镇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景德镇市爱心志愿者协会共同发起的原创公益项目,富有瓷都特色。近年来“快乐瓷娃”共开展服务200多次,参与志愿者共1900人次,志愿者中35岁以下65人,服务对象覆盖100000多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5120小时。
统筹资源,名师团队组建强大志愿队伍。“快乐瓷娃”项目成立了专业化团队,由中级社工师、记者王湘琴总负责,邀请了景德镇陶瓷艺术家、景德镇市优秀的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把社会资源和教育局等政府资源完美结合,组建了强大的“快乐瓷娃”志愿者阵容。同时,“快乐瓷娃”项目还整合了景德镇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原有的优势项目免费午餐、拾穗行动等项目,在有免费午餐的学校开设“快乐瓷娃”公益项目,把多个项目组合起来开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快乐瓷娃”项目负责人就是景德镇市主流媒体瓷都晚报公益周刊负责人,拥有强大的媒体策划推广能力,让“快乐瓷娃”成为景德镇,甚至全省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
特色服务,“三驾马车”引领孩子快乐成长。“快乐瓷娃”项目分别组建了三个班:蔡玲玲陶艺班、音乐特色班和美术特色班,通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蔡玲玲为班底的陶艺家志愿团、以景德镇市教研所音乐教研员冯晓敏为团长的音乐志愿团和以昌江区中心幼儿园美术教师为班底的美术志愿团定期开展活动。其中音乐特色班全程录制了活动进程,并开展成果展演,对老师进行有效激励。同时,通过瓷都晚报《公益周刊》全方位进行报道,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也获得了社会各界认同。
效果导向,孩子快乐成长就是最终目标。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是构建美好幸福的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通过“快乐瓷娃”活动,建设可复制性的公益模型,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对社会公众具有带动、引导作用。“快乐瓷娃”项目首先通过媒体记者与志愿者选定符合服务对象标准的学校,对服务对象进行需求评估。然后在建立学生快乐成长档案的基础上,建立“快乐瓷娃”成长互助自强小组,从舒缓学习压力、调节家庭关系、促进解决心理问题三个方面开展活动。在活动进程中,通过学习培训、活动参与、现场演练、成果展示、服务对象反馈、工作人员反馈等进行活动效果评估,不断优化,以保证项目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最终达到让一些中小学生积极向上,快乐成长、阳光成长的目标。
“快乐瓷娃”项目曾获得景德镇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奖项、被列入2021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系列德育品牌打造、入选了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首届江西省文明实践社会化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复赛)一等奖。
5年时间,服务10万人次,帮助景德镇城乡儿童快乐成长!因为“快乐瓷娃”,国家级陶艺家周国桢、熊钢如大师助力亲身参与“传帮带”;因为“快乐瓷娃”,全城公益、万人义卖,3天募集善款12.5万元;因为“快乐瓷娃”,媒体盛赞:景德镇不仅是瓷都,更是慈善之都。
“快乐瓷娃”项目充分利用景德镇千年瓷都的独特魅力,让城乡儿童彼此契合、互相成就,在陶瓷艺术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蓝精灵”筑梦公益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简介
当洪灾、火灾、节假日人员聚集现场等危险来临之时,哪里最需要他们就出现在那里,哪里最危险,他们就到那里去!
在浮梁县众多的社会公益组织中,有这样一支社会公益救援力量:他们自发组成队伍,他们当中有教师、医生、公务员、农民、个体户……皆因胸怀大爱聚到一起——浮梁县人防蓝天救援队,他们共同打造了浮梁“蓝精灵”筑梦公益项目。
浮梁人防蓝天救援队成立于2017年10月,是一家民间专业、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是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自发组成,救援队志愿者由初建时的十几个人增加至100多人。成立6年来,浮梁蓝天救援队始终遵循“人道、博爱、奉献”的志愿精神,恪守“少说多做、默默奉献、完善自我、善待他人”的蓝天队训,在各类突发事件领域和公共救灾救援行动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执行救援行动252次,出动一线队员30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间22747小时,间接受益人群超10万人次。由于他们身着蓝天队服出现在各个救援现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蓝精灵”。
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救援能力。救援没有彩排,生命不能重来。浮梁蓝天救援队全体队员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各项体能、技能训练。利用每周一次的例会,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体能和队列等常态化的训练。培训内容既有室外体能训练,也有应急救护理论及实践操作技能,还有冲锋舟、绳索和声纳等专业操作技术的培训。同时,救援队先后派队员赴外地进行业务培训,学习救援知识和技能,参加全市乃至全省技能竞赛。13名队员获得绳索、冲锋舟、潜水等技能证书。32名队员参加应急救援员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了相应救护员证书。去年以来,全体队员共开展日常培训30次,实战演练10场,专业训练8次。救援队队员体能、救援技能、协同作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全力参与救援,守护群众安全。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生命。浮梁蓝天救援队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全力以赴开展救援工作。几年来,每逢该县及周边县市遭遇洪涝灾害时,蓝精灵们总是冲锋在前,第一时间出现在水灾现场,抢救受灾物资,转移被困群众。2021年7月蓝精灵们驰援河南郑州抗洪抢险一线参加救援,挨个小巷搜索被困群众,洪水没过了胸口,他们义无反顾地坚持清淤、排水、转移遇难者遗体等。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灾区人民的高度认可和赞扬,获得中国慈善总会颁发的“河南抗洪救灾纪念牌”。浮梁蓝天救援队的声纳操作技术在全省救援队里名列前茅,多次协助周边县市溺亡人员的打捞工作,历年参加本县溺水事件的救援30余次,打捞溺亡人员十人次,成功解救溺水及被困水域人员5人。
珍惜所获荣誉,砥砺前行任重道远。走进浮梁县人防蓝天救援队队部,只见一面面红艳艳的锦旗、一枚枚奖章、一张张照片挂满了会议室,它们记录了救援队一次次披荆斩棘、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人的历程。点开任何一个队员的手机相册,里面都是队员们救援时的各种场景,说起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浮梁县人防蓝天救援队队长吴德辉如数家珍。
我们的队训就是‘少说多做、默默奉献、完善自我、善待他人’,荣誉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鼓舞和激励!”吴德辉表示,六年来,救援队始终秉持“少说多做,默默奉献,完善自我,善待他人”的队训,激发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动力,正是如此,救援队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先后获得“志愿者贡献奖”“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县人民政府元旦迎新跑最佳贡献奖”“浮梁团县委优秀青年志愿团队”等荣誉称号。
如今蓝天救援已成为浮梁公益救援的一个品牌,被广大群众肯定和称赞,已成为政府救援力量的有力补充。蓝天救援有着良好的口碑,“有困难,找蓝天”被人们口口相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蓝天救援精神发扬下去,永远做人民群众的‘蓝精灵’”。吴德辉掷地有声地说道。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