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女志愿者4年救8个被拐孩子 其妹曾走失获助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14-11-03 15:57:12  编辑:李芳 作者:陆永忠 王思婧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张勇

  10月21日,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等着我》栏目,播出了宜宾市翠屏区龙刚夫妇与失踪23年之久的被拐儿子团聚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

  在他们一家幸福团聚的背后,帮助他们的志愿者付出的艰辛努力,更加令人感动。今天,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将带你认识他们中的一位——宜宾江安的宝贝回家志愿者美融。

美融(左一)和找到亲人的求助者一家在北京合影(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通宵达旦找线索帮失踪23年的孩子回家

  23年前,因为父亲龙刚的疏忽大意,儿子小龙失踪。一直没有放弃找寻儿子的龙刚夫妇2009年在宝贝回家网站登记寻亲,但迟迟没有线索。

  2013年4月,美融联系上小龙的父母,先后打了5次电话取得龙刚夫妇的信任。5月14日,经过反复核实和了解,美融在网上发出内容更加详尽的帖子。

  同年8月7日,邯郸一个叫李勇的小伙子,也在网站发出了寻找父母的帖子。志愿者们对比发现,李勇的身体特征和小龙很像,于是美融立刻通知了小龙的父母,并且联系志愿者对李勇进行采血对比,经过四川警方的血样对比,发现这个叫李勇的小伙就是当年走失的小龙。小龙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23年的分别就此画上句号。

  “其实,受领任务以来,通过了多次比对、核实,重复做了很多次这样的工作,都以失败告终。直到联系到李勇时,突然觉得离成功越来越近了。但他一开始根本不理会我,直到等我慢慢把龙刚夫妇的相关资料补充后,他终于开始配合。”美融感慨万分地说,看到这些被拐孩子和父母团聚的场景,觉得平时通宵工作,上百个电话反复联系等,一切都值得。

  妹妹走丢遇好人理解亲人丢失的滋味

  美融是宜宾江安人,2010年,她申请成为宝贝回家网站的志愿者。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见到了这位可敬的幕后“导演”,身高一米六几的美融,长头发扎在脑后,衣着朴实,说话流利,笑容总是挂在脸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练。

  “当时是从电视上看到有这个网站,没有丝毫犹豫就参加了。”美融说,自己之所以想要加入,是因为儿时的一件往事。在一次外出探亲途中,8岁的二妹不慎在火车站上错火车,一家人四处找寻无果,半年以后,河北的好心人联系到了家人,二妹才终于回了家。美融称,“我理解亲人丢失的那种滋味,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寻找到亲人,那一定是很快乐的事情。”

  然而当真正进入这个角色,美融才知道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帮助寻亲者寻找亲人,美融也不例外。白天上班,晚上就上网登录宝贝回家网站、工作QQ,领取工作任务,然后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在网上不断地搜寻、比对,经常加班到深夜凌晨,有时遇到急寻刚刚丢失孩子的情况,她甚至彻夜不眠。背后故事甘愿隐姓埋名工作最大愿望是“天下无拐”

  与美融交谈后得知,“美融”这个名字,只是她的网名,作为志愿者不能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以及其他的一些信息。

  到现在,美融已经接手60多个案例,其中成功帮助8个被拐孩子找到了亲人,她的两个工作QQ已经加了好几百个好友,而记录的笔记本也有好几本。

  美融坦言,做志愿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一些潜在威胁,有的寻亲家长担心志愿者是骗子,身边的人讥讽美融做志愿者是图名利,想赚钱。

  这些一度让美融感到非常沮丧和伤心,但经过几年的磨练,美融对宝贝回家志愿者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也显得更加专业。第一时间报案、采血入库、心理辅导、筛选比对……这些专业用语会时不时从她的嘴里说出。因为经常跟外地的寻亲者联系,她习惯了使用普通话。只要一谈起志愿者这份工作,46岁的美融总有说不完的话,浑身充满激情。

  美融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天下无拐”,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文中人名为化名)

来源:华西都市报
相关新闻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