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传承红色基因,志愿服务基层:吉大走进江西革命老区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17-09-22 15:27:33  编辑:徐芳芳 作者:佚名

2017年7月17日,吉林大学春雨留守儿童关爱联盟的3支队伍、45名志愿者走进江西赣州赣县、吉安遂川、赣州寻乌三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教育关爱服务,为239名留守儿童带去知识和欢乐,这已是春雨联盟第四年来到江西。



  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细无声

  在志愿服务中,除教授课程外,志愿者们更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态,他们了解到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失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又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虽还未脱离顽皮捣蛋的稚气,却也早早地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较同龄人相比,留守儿童更需要呵护和关爱。心理课教育是志愿者的一次尝试,他们渴望打开孩子们封闭的内心。第一周的鞠躬礼仪课,是志愿者的一大突破。志愿者老师在班级前面站成一排,和孩子们谈心。志愿者从自身讲起,讲到学校,讲到理想,讲到最可敬可爱的亲人,并主动为亲人鞠躬。孩子们早已泪如雨下,红扑扑的小脸格外倔强。平日里不爱讲话的孩子,也忍不住开始讲述自己的事情。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已经对志愿者敞开心扉。志愿者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他们也为孩子们带来了新的种子,播种新的希望。





  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状况,志愿者们在第二周开始了家访调研。调研是一种给予志愿者全面了解学生的渠道。和家长深入地交谈,让志愿者渐渐理解了孩子们的行为。其中有一个孩子求学要走几小时的山路,小小年纪便承担起照顾爷爷奶奶的重担,平日不服管教的他却是家里懂事的“小大人”。深入了解,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志愿者为家长提供意见,并帮助当地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同时调研了当地的经济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希望能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帮助。




  志愿者还开展了“我与你一同长大”活动,志愿者老师在学校里和孩子们一同栽种琵琶树,和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成长,以另一种方式给予他们陪伴。一位志愿者感慨说:“教育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有我们自己拥有了高贵的灵魂,才有可能唤醒孩子们的灵魂。我只希望,这21天就给他们的绝不仅仅只是一场欢笑,我希望,我们种下的是一颗火种,一颗能够燎原的火种。”

  二、阵阵暖流,革命老区续传承




  吉林大学春雨志愿者走进红色老区,得到了当地广大村民的赞赏和支持。志愿者得到了太多关爱和照顾,这也意味志愿者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关注。志愿者们严格要求自身行为规范,也为贫困山区注入了一丝新的生机与活力。耳畔是老爷爷嘹亮的山歌,扑面而来的不只有山间暖风的清甜,还有无比淳朴的民风。




  志愿服务贵在坚持,吉大春雨联盟实践团深知这一点,故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储潭乡河田村河田小学、赣州市寻乌县南桥镇满坑小学、吉安市遂川县珠田乡珠溪村珠溪小学再次签署未来五年的合作协议,并正式挂牌成立吉林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珠溪小学实践基地的揭牌仪式上,村民自发制作了锦旗“真心关爱,永刻民心”,送给志愿者们表达感谢。这八个字表达了当地人民对春雨支教队伍的认可,对志愿者的肯定,更是对志愿者的莫大鼓舞,这必将成为志愿者们提升自身能力的巨大动力。




  8月6日,吉林大学春雨·守望乡助暑期公益夏令营圆满结束,这一程,承载着志愿者春风化雨的赤子之心,更承载着与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山高水长,歌咏不尽。




  编者按:吉林大学春雨留守儿童关爱联盟成立于2013年,由我校江西籍学子发起的返乡支教活动发展而来,目前,隶属于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团委,主要面向村镇小学开展暑期公益夏令营,为村镇小学建立微型图书馆以及实施一帮一扶的筑梦计划,致力于服务江西省贫困山区留守儿童,提升偏远地区儿童文化素养,已累计服务学生逾1500名,捐赠图书超过4000册,体育用品近1000套,高校影响人数超过10万。春雨暑期夏令营活动直接受众人数约7500人,活动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以及吉林大学团委的肯定,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来源:建设工程学院
相关新闻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