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文明实践,做好文明实践报道,要高度重视文明实践活动主题、内容和形式的策划,既要有立意的高度,也要有思考的深度和报道的鲜活度,才能引发群众的共情,实现有效的传播。”这是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邹海斌日前在樟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基层文明实践员们专门开设的一堂文明实践新闻选题策划培训。“既讲理论,又说实践,邹老师的授课对我以后讲好我们的社区故事帮助很大。”听完了这堂课,樟树市鹿江街道边街社区文明实践员姜霆宇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如何让优质导师资源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呈现?高安市、袁州区、奉新县等地县(市、区)委书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身份与导师会面,为导师颁发证书,让导师们俯身基层、服务群众中既有获得感,又有荣誉感;万载县在“四个100”文化导师见面会上同步启动“名师带徒”结对仪式,四位来自省广电网络视听中心、省委党校及当地采茶戏、花灯剧等领域的导师分别与多位县级文化工作者开展“一对多”结对,夯实基层文化人才培育工程;靖安县在导师见面会当天举办以“文明之光实践同行”为主题的文明实践精品项目大赛,导师以评委身份为大赛赋能,及时了解当地文明实践资源禀赋,大家表示,要以项目化思维推动当地文明实践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3月15日,一场大型青年歌唱家文艺晚会在宜丰县文化中心举行,晚会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也是“四个100”文艺导师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晚会筹备期间,从演员表演到主持人台风,从化妆到灯光,再到舞台走位,文艺导师、宜春学院教师刘川对晚会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
宜春市在抓好省级导师资源基础上,还重点在“四个一批”(即设立一批工作室、配套一批土专家、培育一批好项目、提升一批实践站)上同向发力,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在赣西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硕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13个文化导师工作站(点),让导师扎根基层“有场所”;配套212名县级本土文化人才,打造一支“群众身边不走的队伍”,并确保全市乡镇、街道人才服务资源全覆盖;成立10个项目服务小组,为省级导师及县级人才共同策划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明实践精品项目提供支撑;同时,加大对薄弱阵地、偏远阵地的帮扶力度,着力提升一批活动质效不高、阵地建设仍有差距的实践站,确保优质文化资源全面下沉,不留“死角”。
“作为宣讲导师,我将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深入挖掘和传递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故事,推出更具亲和力、充满吸引力的宣传宣讲活动,用朴实真情和智慧语言让文化宣讲焕发新力量。”宣讲导师、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德满如是说。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