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80多万人口的萍乡市,用智慧将爱心凝聚在一起,涌现出23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共9万多名志愿者。“小城大爱”、“好人之乡”,名不虚传。
一个“中心”:政府将自发的志愿行动,发展为规范化常态化的公益活动
萍乡对志愿服务的组织、引导、推动,体现在一个“中心”上,这就是萍乡市志愿服务中心。
这是全省第一家由政府创办的志愿服务中心。它设在市博物馆内,空间宽敞,环境优美,中心由3名工作人员专门管理。
2月27日,记者走进大门,只见10多个志愿者正在忙碌着。不同颜色、不同LOGO的队服,表示来自不同的团队。一楼大厅布置得温馨活泼,四周墙上挂满了志愿者照片、各种服务活动留影等,办公区域分布井井有条,办公室、网站工作室、接待室、小型会议室、展览室等一应俱全。中心负责人肖钊勤告诉记者,政府舍得在市中心繁华地段,为志愿者设立这么一个大的办公场地,非常难得。市财政先后拿出了400多万元,建志愿服务网、多媒体教室、设立志愿服务基金等。凡是新成立的志愿组织,由基金提供3000元开办费。
“中心”解决了很多志愿服务的难题:为志愿组织无偿提供办公、培训基地;为全市志愿者、志愿项目、志愿团体建立电子数据中心;提供申请志愿服务的渠道和平台,建立志愿服务对象档案和志愿服务需求台账等。“麦田计划”(国内知名公益组织)萍乡团队召集人糜文宇告诉记者,自中心成立以来,这里成了他的另一个“家”:“过去我们团队想开个会商量个事,没有固定的场所,到处打游击。团队之间想合作做项目都很难。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
以这个“中心”为轴心,萍乡同时打造了5个常态化志愿服务小阵地,即面向社区居民的“社会志愿者服务站”,面向社会群众的“志愿服务V屋”、“爱心小屋”,面向环卫工人的“爱心驿站”,面向留守儿童的“守望之家”。此外还在全市800多个行政村、社区招募微爱信息员2000多人,网络文明志愿者1000多人。
一种机制:将志愿服务纳入文明单位考核范围,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做志愿者
尽管志愿服务是自愿行动,但萍乡市建立机制,将志愿服务纳入文明单位考核范围,有意识地引导党员干部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今年,又将这项工作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年终考核内容,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做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
27日下午,记者到萍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采访,这个单位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彩。3天前,他们刚举办了学雷锋专场招聘会,为一百多困难家庭提供就业岗位。他们有一个志愿服务专门机构,有一支队伍、一面旗帜、一个办公场所、一套活动资料。记者翻看了这个单位的志愿活动记录,送岗位,送法律、维权等,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彩。
记者了解到,由各单位组织的志愿服务队伍,在萍乡已有200多支,覆盖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军营等。大批党员干部很自觉地把志愿服务与部门工作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上班时勤勤恳恳,下班后到社区搞服务。
萍乡市不少单位,在集体活动时,不忘“穿插”一些志愿活动,一边踏春一边捡垃圾,调研时顺道看望困难户,常年在联系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等等。市民政局局长李江萍经常干点“私活”,和一帮“闺蜜”一起,周末到敬老院、福利院做义工。
一种默契:志愿者用心做公益,志愿者协会各有特色,取长补短
“献爱心是需要智慧的。”萍乡市安源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吴倩的一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今年一次性认捐了117个孤残儿童未来3年的生活和学习费用,总计费用80多万元。她为每一位认捐对象建立了详细档案和畅通的联络渠道,定期走访探望。
“很多企业家朋友找到我,也要献爱心。我跟他们说,先别急,我先按我设计的路子走一遍,如果成功了,再教朋友们下一步怎么做。”这位年轻的妈妈表示,“我不想一捐了之,不光要关心孤儿们的身体健康,还要让他们做一个快乐、向上的人。”她计划今年暑假把117个孩子接到城里,进行3天全封闭的心理辅导。
萍乡市有许多企业家,过去也“零零星星、断断续续”献爱心,久而久之,觉得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目的性也不是很明确。去年5月9日,一批志同道合的企业界爱心人士一起成立了“萍乡爱心企业商会”,截至今年2月底,商会已吸纳65个会员企业,携手开展了三次大型公益活动,捐献捐物15万元。
现在,萍乡市有专业社会志愿和公益组织23个,这些组织,各有侧重和特色,有的专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的专注留守儿童,有的关注空巢老人,有的专做交通劝导。协会与协会之间配合默契,他们经常沟通,做到资源互补。萍乡市爱心企业商会会长吴丹对记者说:“我们想资助困难学生,就经常找‘麦田计划’和安源志愿者协会帮忙。这一块,他们人手多,信息灵,也很专业。”(稿源 江西日报 唐彩萍 江仲俞)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