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深化文明实践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24-04-08 16:51:38  编辑:陈晗子 作者:傅慧平 郭春林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既是回应两个文明协调问题、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回应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破题之举,更是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省委第十五届五次全会强调,“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这为推进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入推进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畅通城乡文化要素双向流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本质是城乡之间文化要素、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分工协作、双向流动,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应深入推进阵地建设,为城乡文化要素畅通流动提供更多更优条件。差异化推进文明实践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之间及区域之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状,决定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必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顶层设计上,要始终坚持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目标,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为导向,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居民习惯和具体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县(区)文明实践中心、街道(乡镇)文明实践所、社区(村)文明实践站的建设方案。实践探索上,注重设施的实用性和便利性,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流走向与百姓需求,确保设施的使用价值和运用频率。譬如,城市社区侧重建设文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场所,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乡村地区重点建设助农直播间、养老食堂等场所,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素质的提升。

  积极拓展“文明实践+”活动,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共建共享。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是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两者相互依存、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不是单向的城乡融合或城乡替代,不仅要尊重和保护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特色,还要注重传承乡村文明中的优秀传统,实现城乡文明的共同进步和协调发展。在文明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可以从活动的内容设置和组织形式方面着手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可行性方案。

  活动内容上,突出“文明实践+”,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各领域融合发展。文明实践阵地是形,活动是神,只有形神兼备,才具有旺盛活力和生命力。将文明理念融入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通过在活动内容中增加文明元素,实现文明实践与各类活动的有机结合,不仅能避免内容同质化现象,还有助于推动文明理念的传播与实践,提高各类活动的品质和影响力。例如,强化文明实践与法治建设相结合,在文明实践中注重法治宣传和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法治观念;促进文明实践与健康生活方式的结合,通过文明实践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融入文明实践元素,通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升农民文明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活动形式上,遵循“文明实践+”,构建多元参与、城乡一体的文明实践活动框架。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普通大众。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文明实践活动的良好局面,需要促进文明实践与群众自治相结合,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的社区化。充分发挥社区与村委的自治组织作用,将文明实践活动融入日常工作,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文明实践的力量。加强文明实践与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的合作,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纵深发展。探索城市单位、高校、社会组织与农村之间的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用资金筹措和知识助力的方式,加强农村在基础设施、文化生活、社会保障方面的建设,引导城乡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配置、双向流动。此外,要注重研究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把承载着一代代人童年回忆的优秀民俗文化活动发扬光大。 

  加快发展文明实践数字化,创新城乡精神文明数字生活场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既取决于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取决于广泛有效的传播。全媒体时代,文明实践的数字化建设不但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的地理空间壁垒,还有助于突破线上线下的空间隔阂,创新城乡精神文明数字生活场景。推动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数字化平台,优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功能。通过数字化手段,文明实践可以跳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快速传播文明理念和实践经验,提高效率和影响力。依托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集成化数字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明实践平台,用以发布活动信息、交流活动经验、展示文明成果等。借助文明实践数字化平台,建立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估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深度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考核评估。数字化平台以海量数据为依托,能够定期对文明实践活动进行考核评估,推动建立反馈与改进机制,有助于创建并逐步完善文明实践活动的考核评估体系。

  促进数字化内容融入文明实践活动,构筑城乡共享的数字生活。数字化内容的融入,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文明实践活动受到的时间、地点和形式的限制,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可以将数字技能与数字素养教育培训,纳入文明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数字技术是乡村建设后发赶超的关键要素。数字乡村与数字社区能否深度融合关键在人,培养新农民、新居民的数字技术与数字素养成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打造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的数字生活新场景,需要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文明实践活动的智能化、便捷化程度。新时代文明实践数字化的未来在于不同活动场景的融合交互。无论是志愿服务队伍助力“互联网+”农产品的进城,还是直播电商与文明实践活动的多元化场景融汇,都能以高度沉浸式的深度体验,促进城乡人口、资源、文化等要素的双向流动。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

来源:江西日报
相关新闻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